声乐是一门以人声为载体的音响艺术,是一门抽象性的表演艺术,它不同于器乐表演艺术是依赖人演奏不同的乐器来进行,在教学上有较系统的理论,技巧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中一般有教师的正确指导加上学生的刻苦训练,教学就可以顺利进行。如何提高高职声乐教学效果,是每个声乐教师直接面临的重要问题,更是关系到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这就要求声乐教师既要掌握个别对待、因材施教的原则,又必须遵循具有普遍性、一致性的客观规律。如何科学的进行声乐艺术教学是每一位声乐教师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培养学生艺术兴趣,增强艺术感染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音乐教学是情感教学,音乐教学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教师要以情感为纽带来培养学生的兴趣。课内应从音乐教学的特殊性出发,以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为中心,创造一种自由的、无拘无束的、轻松自然的教学环境。教师要以优美的范唱、演奏和生动的讲解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体验,耐心地像面对知心朋友一样地对学生讲解,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迅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还能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师生成了知音和朋友。总之,课堂上教师不应太严肃、太拘谨,要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唱。想象得到,一个很严肃、很紧张的学生是唱不好歌的,因为好的心境是唱好歌的前提准备。
二、歌唱的气息和发声练习
要唱好歌,首先要学会运用气息,调整好气息是唱好歌的关键。气息是歌唱之源,是歌唱的动力所在,只有具有良好的呼吸方法和充足的底气才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要练好气息非一日之功,但须记住气息的根本原理就是我们常说的腹式呼吸,即吸气时,气沉丹田,肚子向外扩张,呼吸时,气流均匀地从嘴和鼻腔呼出,再呼气的时候,腹部又会扩张,这是学习者每天都要必须练习的重要内容。
可以通过经常锻炼、跑步,锻炼肺活量,同时增加横膈膜的力量。发声练习是基础的、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更是一项非常枯燥的练习。
要让学生明白“磨刀不误砍柴功”的道理。发声练习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唱好歌,就必须一步一个脚印练好扎实的基本功。不要因为羡慕别人的歌唱的好就只想快速追求结果,而忽略了这个漫长而需要务实的练习过程。
发声练习曲应尽量选择活泼的、易唱的,只要能让学生达到预定的目的(饱满、圆润的声音),还可以适当变换一下发声练习曲,这样学生不易乏味,厌倦,会以很愉悦的心态接受,这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练声时间不宜太长,要根据学生需要适当休息;练声时音域也不宜过高,可以让学生采取短时间多次练习的方法,保持最佳的状态,达到最佳的练习效果。
三、歌唱时共鸣位置的统一
有些人唱歌低音低不下来,高音高不上去,基本在中音区唱歌,究其原因就是歌唱位置没有统一。这种情形在学生中普通存在,也是歌唱者最难掌握的。我们讲唱歌位置统一就是低音区、中音区、高音区统一在一条线上,低音腹胸腔共鸣点,中音口腔共鸣点,高音鼻腔、头腔共鸣点,把三个支撑点很好地统一起来。但是学生做好这一点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要勤练多悟。首先学生应调整好呼吸,喉咙管道张开,像打呵欠一样,并保持兴奋的吸气状态,低音气息往腹部丹田处下沉,并要学生感受来自腹部支点往上的那股相反的、对抗的支撑力,调整好腹部的共鸣腔体;中音、高音口腔、鼻腔、头腔打开,像含了东西一样的感觉,笑肌往上提,并增强腹部气息的支持力,声音往头腔里面走,要让学生领悟头腔里的那种微微震动,类似于回音共鸣。
四、歌唱发声的不良习惯与处理
一般来说,学生在接受过一些不正规的专业声乐训练后,又加上教师的训练方法和学生的理解能力不相协调,会产生一些发声方法上的毛病。如喉音、白声、抖音、跑调等,这时,教师应及时予以督促改正。
浅的呼吸造成的胸部、颈部及舌根肌肉紧张,而导致“喉音”。要纠正“喉音”毛病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毅力。因喉部肌肉构造十分复杂,发声过程中,如不能放松喉部肌肉和舌根肌肉,而用强力去发声,随之产生的就是硬而粗糙的声音和脸红脖子粗的难看状态。出现这种现象时,教师可让学生先停止唱歌,做无声的开口练习。张嘴吸气时,有意放松喉带和舌根肌肉,或用哼鸣练习找到喉咙放松的感觉,感到喉咙是一个出气的通道即可。喉音一般在初学者比较常见,随着声乐知识的不断增加,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调整好共鸣腔,运用好气息,喉音就基本上可以克服。
由于歌唱时的口型不正确,声音没立起来,喉咙及共鸣腔体没有调节好,声音径直由口腔发出,因没有获得歌唱的共鸣,加上喉部肌肉挤压声音直而刺耳,唱高声时显得更为严重,这称为“白声”。这时,教师可让学生开口吸气并保护吸气状态,感觉喉咙管道张开,象打哈欠一样,调节好呼吸及歌唱管道,保持兴奋吸气状态,打开歌唱的共鸣腔体,同时笑肌往上提,脸部保护微笑状态,声音往后靠,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把声音立起来。这样可以缓解或根除白声的毛病。
经过正确歌唱方法训练的人可以发出一种类似于回音的波动均匀的颤音,通常也叫“泛音”,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一些未经过训练或方法不正确的学生把这种自然的波动颤音唱成了抖音。出现这种现象时,教师在教学生正确发出颤音时,可让学生用“呼吸练习”和“声带档气练习”的方法进行训练,增强声带的档气能力,协调各部分肌肉的合作。先做短促的“啊”母音练习,再辅以长音“啊”母音练习,用控制均匀的气息磨擦冲击声带,发出振动均匀的颤音。这种颤音越均匀,其音色就越美丽。
跑调现象是很常见的一种毛病,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歌唱者对歌曲旋律不熟而造成的走音;二是音域窄,由于喉咙没打开,恐惧高音,低音没有往下沉,导致高音、低音跑调。这两种跑调现象都是可以纠正的,针对第一种情况可让学生充分熟悉歌曲的旋律,多唱试唱练习,多听歌曲原音。对第二种情况可让学生充分打开喉咙,先练单个字的顿音,让学生设想一下用力在背后去吓别人的那种具有爆发力的声音,或设想当最亲的人乘车远去时,你用尽力气想把他叫回来的那种具有穿透力的声音。
五、声乐作品的情感处理
第一,应从歌词的角度着力挖掘歌曲的自然美,使学生从歌词内容上领悟其艺术感染力。声乐作品大都高度概括、精练、优美、抒情,具有一种诗意美。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透砌分析,让学生能深刻领悟其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使人能融入歌词所描述的意境中。
第二,应从音乐曲调方面要着力揭示歌曲的音乐美,使学生从歌曲优美的旋律中的领悟其艺术感染力。要让学生理解作品的民族风格、民族调式。各民族的歌曲风格和韵味不同,特别是少数民族歌曲,像《在那遥远的地方》、《一杯美酒》、《牧歌》等。
第三,要努力帮助学生从掌握音乐作品的艺术体裁中领悟其艺术美。比如,从进行曲雄壮有力,刚健豪迈的旋律中领悟其节奏清晰、强烈分明的艺术美;从抒情歌曲自由奔放、舒展活泼的旋律中领悟宽广流畅、热烈深情的艺术美;从叙事歌曲通俗平稳、紧凑圆润的旋律中领悟自由活泼、轻松舒畅的艺术美;从劳动歌曲节奏清晰、朴实有力的旋律中领悟欢快活跃气息浓郁的艺术美等。
第四,注重歌唱教学的演唱技巧处理。教会学生注意歌曲的速度快慢、气息控制、共鸣位置、力度强弱、演唱的表现形式以及高潮与结尾的处理等等,使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增强歌曲艺术形象的感染力。
六、美的舞台形象
大家都知道,音乐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表演艺术,声乐作品不仅要求歌手要以美的声音歌唱它,而且还要能够以好的台风展现它的思想内涵。而不好的舞台习惯,如歪嘴仰脖、拘胸弯背、多余的摇头摆手、扯衣角等,这些都是歌唱姿态方面的毛病,声乐教师应帮助其及时改正,使之能较快地以好的状态发展,收效到理想的歌唱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