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6年,法国人约瑟夫·尼塞弗尔·尼艾普斯(Joseph Nicéphore Nièpce)研发出了世界上的第一台相机,并拍出了世界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照片—《窗外》。
纵使那些美好时光我们仍无法让它永远停留,但因为相机的存在,我们可以选择另一种方式,将它永久刻录下来。
自此,回忆不仅存于心底,更存于你按下快门那一刻。
《沉默园》
它是一个命运多舛的森林公园,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
公园内各种娱乐设施一应俱全,在建成初期的几年里十分繁华热闹,后来因有人聚众赌博被查处,便再无人光顾了。荒废近20年后,再次毁于一场意外大火,这座曾经豪华的森林公园,从此沉默在了迷雾中。
当我站在这堆废墟中拍摄时,似乎仍能听到当时的喧闹嘈杂声……一切结束后,留下的只是娱乐的残骸,变得十分的荒诞。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被植物覆盖、缠绕,也许会以另一种形式获得重生。
——张文凤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一些旧物件》
这组影像中的旧物件,每一样都有着自己的岁月,它们从属于不同身份的主人,有为外公外婆照亮黑暗的马灯,有陪伴父母青春岁月的闹钟,有不知道易了几次主人的海鸥双反,有一位已故去的老人家的日记本,也有木工师傅的墨斗和菜贩的老秤......它们都是独立的个体,诉说着各自的故事,它们的一切也卷着浪花,慢慢溶解在历史的长河中。这组照片使用了湿版火棉胶这种的老工艺进行拍摄,是想用某种穿越之感表现这些逐渐淡出我们生活的曾经的“伴随者”。
#01
#02#03
#04
#05
#06
#07
#08
《Do Not Remember》
我是一个多梦的人,经常做各种各样离奇古怪的梦,梦像谜一样亦真亦幻,我沉醉于梦的奇异世界,纵使梦会让我常常感到害怕,但是我依然享受这自由无意识的世界,可是梦又是极易忘记的。正是梦的短暂易逝更激发了我对梦的兴趣,为什么不把这些记录下来呢?这些梦到底有什么寓意呢?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对生命活动的一切暗示?还是佛洛依德所谓的压抑的欲望伪装的满足?
本系列作品,正是通过梦来讲故事,我把自己逝去的梦的碎片通过动态影像竭力拼凑起来,以便进入梦中,梦醒后,一切都没有发生,因为不记得(Do Not Remember)。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隐秘的欲望》
手机与移动网络的普及促使图像的生产与传播更加大众,更贴近于生活。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和制造图像,不论这些图像是通过什么媒介生产,它们都在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正如马歇尔·麦克卢汉所说的:“有一样东西,鱼对它的属性一无所知,那就是水。”那么,处于图像包围着的视觉时代的我们对图像的观看又理解多少?面对纷繁复杂通过网络传播的手机照片,我们又是如何观看与解读的?这些照片是否传递了正确的意义?它们如何控制我们认识真实世界的?
基于对约翰·伯格观看理论的研究和对图像的观看的思考,我设计了一个由朋友圈中好友参与的持续一月的摄影项目——隐秘的欲望。该系列作品通过对参与者的手机照片的搜集、挑选、编辑、整合而成。旨在探究私人手机照片的意义与照片观看的另一种思考的方式。
——王壮壮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本次的迷你印象摄影展,特意收集了印象的两位摄影老师张文凤与王壮壮的作品,在不同的角度、不同镜头里、不同思路······感受他们独特的创作风格。
我们透过镜头来认识这个世界,也在镜头里感知与思考着这个世界,何谓摄影的意义,我想就在于此。
以上的这些作品,看完后的你有什么感悟?又会在其中找到什么灵感?或者说,你还想要寻找更多的灵感?